胡運明,出生于重慶巫山,現工作于北京,先后畢業(yè)于現河北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系,河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一直從事設計印刷,油畫/裝飾畫創(chuàng)作。在這里不得不介紹下我的故鄉(xiāng)——巫山,這是我生命中開始有夢的地方,巫山的山,巫山的水,巫山的云,巫山的雨,巫山的霧,我的靈魂寄托在巫山半空的云霧里。巫山,三峽庫區(qū)腹心,地形十分復雜,山地面積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壩占百分之四。巫山歷史文化厚重,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fā)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曹植、李白、陸游、杜甫和現當代著名詩人舒婷等歷代文人騷客為巫山和巫山神女寫下燦若繁星的詩篇,李鵬等各國政要留文、潑墨巫山,賦予巫山深厚的文化內蘊。
我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下慢慢長大,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學習了畫畫,之后在設計與繪畫中穿梭。力求看到我的作品就看到真實的我。
什么是藝術?我們可以這樣表達:藝術是再現,藝術是表現,藝術是生活,藝術是創(chuàng)造……這種表述無疑擊中了藝術的某些方面,但卻沒有回答藝術之所以是藝術的原因。也就是說,它遺忘了“什么是藝術”這一基礎問題。要追問什么是藝術,首先必須從考察藝術一詞入手。
“從歷史的歷時態(tài)方面來看,藝術一詞并不具有一種靜止不變的特征,它是一種漂浮的能指;而從共時態(tài)方面來看,詩歌,音樂,繪畫等這些主要藝術形式從一開始就是在互不相關的情況下產生出來的。因此,藝術的概念就好比一根電纜,它由許多不同的電線所組成,每根電線都有它特殊的歷史,并和它自己遙遠的過去相聯(lián)系。”
在中國的藝術史上,藝術的概念也有自己的歷史。藝,指生產勞動,這是古時最早的藝術本義;到了春秋時代,有了所謂的“六藝”,這里的“藝”指道德修養(yǎng);春秋以后,藝術的含義繼承了春秋時期的規(guī)定,沒有太大變化,但儒家,道家,釋家對藝術的態(tài)度卻各不相同。然而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均把藝術作為一種“技”,并沒有把藝術當作自主性的。儒家把藝術視作政治的“技”,道家認為藝術只是技,要“進乎道”,禪宗把藝術當作空無,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偠灾?傳統(tǒng)中國藝術史上的藝術是作為附屬物出現的,藝術概念沒有自主性的一面。在此,西方對藝術概念的論述的確更加深刻?,F代中國的藝術概念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理論的洗禮,在此就不詳細說明了。
現代藝術概念的模糊性也被中國的藝術思想所接受。但如何認識藝術的這種模糊性?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反思:什么是藝術以及藝術如何成其為藝術。
繪畫代表作:《迎客松》、《路》、《素描全身像》、《靜物寫生》、《生活感悟》、《皮影》、《太行山寫生一》、《現代房屋》、《手繪圖案系列》、《風景系類》等作品。
設計代表作:《大學語文》、《中國勘察設計協(xié)會 國慶60周年表彰大會 榮譽冊》、《阿曼》、《北京大柵欄》、《足 跡》、《精 神》、《志愿者》、《萬安人物志》、《情系母嬰 呵護健康》、《明經堂畫冊》、《范書明書畫集》、《中國美術家》、《鐵流書畫院》、《李小充畫集》、《牛成選書畫集》、《范書明畫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書畫集》、《王俊杰書畫習作集》、《周儀莊書畫集》、《劉淑卿書畫集》、《中國孫子兵法書畫院》等作品。www.shuhuawan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