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歐洲央行是歐盟成員國問題的“最后付款人”的話,那么美聯(lián)儲則將是歐盟問題的“最后付款人”。
歐洲馳騁世界舞臺至今已達500年,是否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美國媒體近來集體“唱衰”歐洲,比如《時代》雜志美國版8月22日的封面文章,就配了一個相當“出位”的標題:“歐洲的衰落與沉淪”。歐洲,真的要沉淪了?
英國在燃燒
“英國在燃燒?!边@是《時代》周刊封面文章的第一句話。
8月6日晚到8月10日連續(xù)數(shù)天的騷亂,讓倫敦在承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之前提前“火了一把”,共有2100多名“打砸搶燒分子”一夜間鋃鐺入獄,他們通通被首相卡梅倫斥為單純的“犯罪分子”,更有數(shù)十萬英國網(wǎng)民請愿要求剝奪這2100多名“犯罪分子”的國家福利。
英國《每日電訊報》專欄評論員更愿意把卡梅倫眼中的“犯罪分子”視為“被排斥的下層階級”。他指出,導致倫敦騷亂者產(chǎn)生的原因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國家,以及完全忽視這群人的冷漠的政治階層。
英國社會結構性矛盾與政府動員社會資源的制度性缺陷,在這場騷亂中暴露無遺。
根據(jù)大英19世紀的《騷亂損害賠償法案》,英國官方計算出了此次騷亂造成數(shù)十億英鎊損失,而素有經(jīng)濟晴雨表之稱的世界各主要股市卻反應平平。甚至當前首相布朗通過國有化的“救市”措施以挽金融危機的狂瀾時,紐約的道指也并未做出積極的反應。世界經(jīng)濟對英國如此“冷漠”,原因只有兩個:要么強盛到讓所有人放心,要么孱弱到忽略不計的地步。
英國自成一個英鎊系統(tǒng),拒絕加入歐元體系,使其在爭奪歐盟一體化市場出口份額中,輸給了德國和法國。金融危機時法國靠旺盛的內(nèi)需保持體力,德國則靠其精湛的制造出口業(yè)迅速恢復元氣,唯有撒克遜式的金融資本主義的英國一落千丈:學費猛漲,學生教師示威不斷;福利注水,地鐵工人與公務員罷工不絕;財政緊縮,最終令衰退中的經(jīng)濟雪上加霜。受軍費削減的影響,英國將要下水的新航母,面臨無錢購置艦載機的困境。
相比英國,數(shù)日前“謠傳”法國將被標普從3A名單中撤銷之后,歐洲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美國的紐約,亞洲的孟買、東京及香港,各個股市翻云覆雨,指股跳水,世界經(jīng)濟為之撼動。
現(xiàn)在仍糾纏于倫敦騷亂之經(jīng)濟原因的人們或許該醒了:問題出在法國身上!
法國正成禍源
如果說卡梅倫匆忙結束度假,是因為趕回去處理倫敦騷亂,那么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匆忙丟下懷孕的妻子跑回巴黎,絕非擔心倫敦騷亂波及到巴黎郊區(qū),而是因為歐元危急。
薩科齊大概已從這樣一個詭異的資本流向中看出某種“恐懼心理學”:美國被標普評級機構降級,理應借貸成本增加,國際資本轉(zhuǎn)而購買歐元和歐債,以規(guī)避美國主權信用風險。但事與愿違,歐洲大量資金卻逆流入AA+級的美國國債市場,投資者顯然在用“腳”投票,表明歐洲債務危機的風險遠大于失去3A評級的美國。
8月15日《華盛頓時報》刊發(fā)了一篇題為“法國會是下一個嗎?政府過度開支將拖跨歐盟”的文章,直言法國正成為新一輪歐洲債務危機的“麻煩制造者”:過度開支令法國再無資金拯救“歐豬四國”!
就在不久前,歐盟和IMF剛打算開出1570億美元的支票拯救陷入第二波危機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也開始伸手要錢。之前籌集的7500億美元的援助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支出了4500億,問題不僅未解決,反而在惡化。僅西班牙和意大利兩國,就至少需要70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當人們開始不得不依靠法國時,真正的問題就產(chǎn)生了。憑著多年不倒的3A評級,法國把銀行當成自己的錢柜,要借多少就拿多少,時至今日,法國自己的債務已達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85%,與馬里蘭大學卡門·萊因哈特及哈佛大學肯尼斯·羅格夫所設的“拐點”90%生死線相差不遠。兩位經(jīng)濟學家早已證明,當公共債務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的比例超過90%時,經(jīng)濟增長狀況必將惡化。
法國今年經(jīng)濟增長至多是0.2%的預期,更擊破了人們的恐怖防線。即便標普、穆迪及惠譽等評級機構表明它們?nèi)匀痪S持對法國信用的“穩(wěn)定”前景,不會改變3A評級,但“辟謠”似乎沒起多大作用,歐洲股市凄風苦雨之狀況也并未得到根本扭轉(zhuǎn),甚至還傳出法國銀行行將破產(chǎn)的猜測。
《華盛頓郵報》8月11日的一篇文章直言,歐盟不倒,歐元不垮,背后就是法國和德國兩大玩家的“信用”保證,只要法德異口同聲表示會拯救歐盟成員,歐元區(qū)就不會引發(fā)第二波全球性金融危機?,F(xiàn)在,法國還有多少能耐充當“帶頭大哥”?
挪威揭開北歐問題
歐盟并不代表歐洲。富裕的北歐多國拒絕加入歐洲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就很說明問題。比如挪威,就曾兩度為是否加入歐盟舉行公民公決,最終結果都是拒絕加入。
北歐不愿加入歐盟,但對加入歐元區(qū)興趣不減。誠如挪威人的心態(tài):既害怕自由獨享的“油水”流入別國,又想在自己困難時獲得歐洲央行的援手。北歐是高福利社會,讀大學不需學費,與英國動輒數(shù)千上萬英鎊的學費相比,具有不可挑戰(zhàn)的優(yōu)越性。當多元文化稍稍改變了社會結構時,一向平和的挪威居然產(chǎn)生了一個希特勒式的仇外主義分子——布雷維克。
挪威慘案發(fā)生之背景,正是挪威經(jīng)濟下行、失業(yè)率高漲之時。右翼政治基本統(tǒng)領歐洲,自利主義的政治情結不斷加深,極右翼政治沉滓泛起。在此背景下,挪威慘案絕不是“偶發(fā)事件”。
英國《星期天獨立報》8月14日刊發(fā)了題為“北歐應轉(zhuǎn)入新馬克”的文章,指出北歐競相準備把歐元作為解決其國內(nèi)經(jīng)濟問題的藥方,并為之準備了多年,現(xiàn)在是到了重新思考的時候了。歐元是靠不住的。當歐元解體時,歐盟之殼也將隨之碎片化。
該文章指出,北歐可以把德國拉進來,以德國為主體,在歐洲構建一個有別于“歐元區(qū)”的“馬克區(qū)”。文章的主張頗有點如新雅利安人的自由組合,對拉丁歐洲大加排斥,幾乎就是以日耳曼人和維京人為純歐洲人種的經(jīng)濟體構想。
這樣的右翼思潮沖擊著歐洲的團結。歐洲一體化實行半世紀,至今仍不能以“同一個聲音”說話,歐洲諸國試圖成為統(tǒng)領世界的“一極”的努力,也已經(jīng)離破產(chǎn)不遠了。
2005年6月15日,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薩繆爾森以“歐洲的終結”為題撰文,其立意基本站在法國和荷蘭民眾否決歐盟憲法草案的“政治事件”上。同年,美國《外交雜志》11月至12月號也刊出一篇題為“歐洲陷入末路”的評論文章,指歐盟并未能成功解決長期存在的政治和經(jīng)濟問題。盡管美國整整半個世紀以來都在提防歐洲變成對抗自己的獨立一極,并極力反對歐盟從經(jīng)濟同盟轉(zhuǎn)向政治甚至是軍事同盟,但它也并不指望歐洲陷入“問題之洲”,并不希望半個世紀前耗資萬億美元的“馬歇爾歐洲重建計劃”付諸東流。
有學者斷言,假如今日之歐洲再次面臨崩潰的危險,身處大洋彼岸的美國無疑會出手相救。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說歐洲央行是歐盟成員國問題的“最后付款人”的話,那么美聯(lián)儲則將是歐盟問題的“最后付款人”。但問題是,誰會是美聯(lián)儲的“最后付款人”呢。
關于我們 | About zj123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建議留言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資訊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傳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國電子商務網(wǎng)站百強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1047537號-1